圖片預覽

《卡夫卡最後的愛》電影預售票 The Glory of Life

  • 上映日期:2025/10/09
  • 上映地點:首輪上映戲院
  • 票  價: 220
  • 優惠活動:母胎單身組220元;
    雙人放閃組440元:內含兩張220元電影預售票,以及【樂特】經典皮革隨身套組。訂購時需以2的倍數訂購
  • 開賣時間:2025/09/26 12:00:01
  • 預售截止:2025/10/12
  • 導  演:喬治·馬斯(Georg Maas)
  • 演  員:帝薩賓·塔布瑞亞(Sabin Tambrea)
  • 發行公司:海鵬影業有限公司
  • 片  長:1時38分
  • 級  別: 

劇情簡介

top
深情款款!卡夫卡最幸福時光首度搬上大銀幕
一代文豪卡夫卡逝世 100 週年紀念作

◎榮獲德國斑比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榮獲奧地利電影獎 最佳製作設計三項大獎提名
◎榮獲德國電影獎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德布林文學大獎得主
庫普夫米勒暢銷小說改編

卡夫卡最幸福時光首度搬上大銀幕
1923年,德國文學家卡夫卡人生的最後一年。卡夫卡罹患結核病,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雖對病痛與死亡有所準備,卻一直渴望著更深的情感與親密的連結。
卡夫卡在波羅的海度假療養時,遇見了美麗的波蘭女子朵拉。個性堅韌的朵拉,接納了卡夫卡的所有脆弱與問題,兩人迅速墜入了情網。他們從海邊的邂逅,到回到柏林的生活,對卡夫卡來說,這是他生命中少有能夠卸下心防,被理解與被愛的時刻。即使疾病令他痛苦,即使生命油盡燈枯,這段浪漫與親密的情感,依然帶給他無限的快慰與力量。
卡夫卡的健康日益惡化,必須前往布拉格療養。朵拉決定放棄自己的生活與工作,隨他一同前往,共同面對疾病的挑戰、時間的迫切,也一起體驗愛與失去的滋味。一年後,卡夫卡病逝了。雖然生命短暫,對卡夫卡而言,那是一種平靜而幸福的告別。卡夫卡過世後,朵拉繼續過著多彩的人生,但卡夫卡的記憶,始終深藏在她心中…。

贈品說明

top
  • 《卡夫卡最後的愛》雙人放閃組
  • 《卡夫卡最後的愛》雙人放閃組

    贈送方式:

    內含兩張電影預售票,以及 【樂特】經典皮革隨身套組(蜂膠7g*3+皮套贈品,原價360元/組)

  • 《卡夫卡最後的愛》票根活動
  • 《卡夫卡最後的愛》票根活動

    贈送方式:

    憑《卡夫卡最後的愛》電影票根即有機會即有機會抽中【LaFalino】日風刺繡購物袋(原價780元/個,共5款,花色隨機出貨)。※票根抽與電影最新資訊請上海鵬臉書

關於電影

top
大文豪逝世100週年紀念《卡夫卡最後的愛》重現偉大作家豐富愛情
一代文豪卡夫卡逝世100週年的紀念作《卡夫卡最後的愛》(The Glory of Life),講述德國文學大師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人生最後一年的故事。1923年,卡夫卡因為結核病健康每況愈下,在波羅的海度假療養時,遇見了來自波蘭的猶太女子朵拉(Dora Diamant)。兩人海邊的偶遇,開啟了一段深刻而浪漫的戀情。雖然卡夫卡的身體逐漸衰敗,但朵拉的堅強與接納,卻讓他第一次真正體會到「被理解與被愛」,並在病痛與死亡陰影下,擁抱了愛情與尊嚴。這部描述卡夫卡人生最幸福時光的電影,全片深情款款,不僅連續入圍德國電影獎、奧地利電影獎等許多獎項,飾演「卡夫卡」的德國影帝薩賓·塔布瑞亞(Sabin Tambrea),具同理心的精采演技,獲得國際影媒盛讚「引人入勝的真摯演繹」,並入圍德國斑比獎最佳男主角。
《卡夫卡最後的愛》改編自德布林文學大獎得主米歇爾·庫普夫米勒(Michael Kumpfmüller)的暢銷小說,原書名「The Glory of Life」甚至是卡夫卡親自命名。卡夫卡和朵拉相遇時,他們的人生差異極大:他是深受自我與才華煎熬的知識分子,永遠僅習慣從遠方去愛;她是剛逃離父權掌控,對生命充滿渴望的年輕女子。儘管兩人萌生愛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所有的差異,卻都無法阻止他們在彼此身上找到的親密感。電影透過細膩精準、極具力道的影像,引領觀眾認識一位風趣、親切的卡夫卡,以及聰慧出色且具有愛的能力的朵拉。
《卡夫卡最後的愛》結合人文傳記與浪漫愛情,呈現出大文豪個性柔軟的一面。不僅講述了這位德語文學史上最出色作家的罕見愛情,更以輕柔筆觸聚焦於愛情與死亡、病痛與尊嚴的辯證,展現卡夫卡生命最後的光輝。片中從波羅的海的海景、柏林的街道到布拉格療養院的孤獨感,每處場景都能讓觀眾感受到卡夫卡內心的激動與快慰。電影「透過感官講述故事」,也讓人能感受到卡夫卡的疾苦與愛情的溫度,除體悟到生命的重量與價值,更從他們的愛情故事獲得滋養與啟發,獲影媒【電影檔案】(Les Fiches du Cinéma)盛讚「重現偉大作家的豐富愛情」。

卡司陣容

top

導  演

「只要你認識朵拉,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愛。」 —卡夫卡
這部電影《卡夫卡最後的愛》(The Glory of Life)改編自米歇爾庫普夫米勒(Michael Kumpfmüller)的同名小說,講述兩位非凡人物—朵拉(Dora Diamant)與卡夫卡(Franz Kafka)在絕望處境中萌發的年輕愛情。這是一個關於渴望、關於幸福生活著的愛情故事。雖然卡夫卡罹患致命的肺病,使這段愛情,無論開端如何令人心碎地美好,都註定無法迎來傳統意義上的幸福結局。 而我在電影創作上的一個核心目標,是在幸福與逼近的威脅之間,保持那份微妙的平衡。這部電影採用貼近角色、以安靜敏感的語調訴說愛情,讓觀眾產生共鳴,並深深動容。
我認為《卡夫卡最後的愛》最令人讚嘆、也最具意義的地方在於:即使不知卡夫卡是誰,這段愛情故事依然能獨立成立。卡夫卡經常被視為是一個受恐懼驅使、羞澀、略帶抑鬱的孤僻人物。但朵拉所認識的卡夫卡,卻是開朗的、幽默的、關心他人的,是一個英俊健壯、熱愛運動的人。電影就透過她的視角,為卡夫卡的形象帶來某種「修正」與補足。例如:朵拉和卡夫卡相處的日常和諧愉快,常常一起大笑。這種輕盈,是卡夫卡過往幾段關係中從未有過的。而我希望整部電影都能浸潤著這樣的輕盈氣息。
身體的親密,其實是《卡夫卡最後的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卡夫卡一向懼怕身體接觸,但與朵拉的相處,卻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能夠享受與接受親密的存在。但與此對照的,則是他的肺結核,幾乎日復一日地挑戰他們的關係,考驗著兩人的耐力。卡夫卡必須接受朵拉的照護;朵拉也必須接受,自己的戀人逐漸成為病患。直到卡夫卡因為得進入療養院接受住院治療必須離開朵拉…。
卡夫在療養院的十個月裡,除了充滿思念與深情的書信,他在那段日子裡所創作的幾篇著名短篇文學作品:《飢餓藝術家》、《歌手約瑟芬》、《建築》與《一個小女人》等,無不以微妙方式呼應了他生命末期與朵拉共度的生活狀態,也都成為這部電影的重要組成。
卡夫卡去世後,朵拉僅獲得極微薄的稿費分潤,而卡夫卡作品日後的版稅收益卻水漲船高。她從未被社會承認為「卡夫卡之妻」,儘管無論有無結婚證書,她都已經是了。朵拉終其一生都過得相當清貧,儘管他人從卡夫卡的作品中獲得許多財富,但她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只要你認識朵拉,就會明白什麼叫做愛。」——這是卡夫卡一位摯友對她的評價。這也正是我們希望觀眾在走出戲院時心中留下的感受——動容、被觸動,嘴角帶著微笑,眼角藏著淚光。-喬治馬斯(Georg Maas)

喬治·馬斯執導《卡夫卡最後的愛》還原卡夫卡、朵拉真實靈魂
德國導演喬治·馬斯(Georg Maas),年輕時曾當過木匠,1984年起,他在德國電影與電視學院 Berlin (dffb) 學習電影製作與導演,並參加歐洲電影學院 (European Film Academy, EFA) 的導演大師班,師從著名導演如匈牙利國寶級大師伊斯特凡·薩寶(Istvan Szabo)及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等。曾以《替身風暴》(Two Lives)獲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並榮獲「德國奧斯卡」蘿拉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輯等獎項。喬治·馬斯作品類型包含劇情片與紀錄片,偶爾也參與影片的剪輯、片段的構思與拍攝、視覺影像裝置等不同媒介。他的電影作品常帶有歷史與政治議題的背景,尤其聚焦個人的身份認同、家庭與秘密、在社會/國家機構與個人之間的張力。代表作《替身風暴》(Two Lives)就是一例。
對多數導演而言,讓作品入選奧斯卡可能是最高榮譽的對外展示,但對喬治·馬斯而言,電影從來不只是表面的榮耀,而是深入內容核心,尋找最恰當的呈現方式。無論是在劇情長片《替身風暴》,或是其多部紀錄片作品中,喬治馬斯總以冷靜、真摯且動人的方式說故事,讓角色始終站在敘事的最前線。如同《卡夫卡最後的愛》編劇米歇爾古德曼(Michael Gutmann)所言,喬治馬斯對「卡夫卡和朵拉」這段關於生命、愛與死亡的故事有著深刻共鳴,並以充滿尊重與細膩情感的方式,還原兩位主角的真實與靈魂。
獲邀奧斯卡會員《卡夫卡最後的愛》導演凱夫曼拒絕好萊塢合作
茱蒂斯·凱夫曼(Judith Kaufmann)出身德國電影攝影師,擔任攝影師長達三十年,並獲頒德國電影獎蘿拉獎最佳攝影獎,包括《帝國毀滅:關鍵13分鐘》、《失控教室》、《失控夜班》、《當妳離開的時候》、《情鍵四分鐘》等許多重要德國電影皆由她掌鏡。凱夫曼自2006年起獲邀為美國奧斯卡會員,但截至目前為止,她都婉拒參與任何好萊塢製作的影片。
電影《卡夫卡最後的愛》是她和導演喬治·馬斯(Georg Maas)共同執導的電影,該片根據德國作家邁克爾·庫普夫穆勒(Michael Kumpfmüller)的著作改編,講述了卡夫卡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榮獲奧地利電影獎 最佳製作設計三項大獎提名。

演  員

塔布瑞亞與文豪有共鳴《卡夫卡最後的愛》榮獲斑比獎影帝提名
德國男星薩賓·塔布瑞亞(Sabin Tambrea)1984年出生於羅馬尼亞一個音樂世家,父母皆為古典音樂家。後來隨家庭移居德國,並在柏林長大。原本學習音樂的他,後來決定投身戲劇,曾在柏林的Ernst Busch戲劇學院學習表演,最早以劇場演員身份在柏林戲劇界受到矚目,出演過多部莎士比亞與當代作品。
2012年,薩賓·塔布瑞亞以電影《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的年輕「路德維希二世國王」嶄露頭角,獲得廣泛關注,從此陸續參演德國與國際影視作品。由於塔布瑞亞同時具備小提琴家與鋼琴家身分,音樂背景讓他在許多作品中展現獨特氣質,並以俊美、細膩而帶有藝術氣質的形象著稱,在德國影壇常被視為能駕馭「文學改編」、「歷史名流」以及「浪漫詩意角色」的專業演員。最新電影《卡夫卡最後的愛》(The Glory of Life)挑戰詮釋文學巨匠卡夫卡生命的最後一年。對他而言,不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場與卡夫卡靈魂的相遇。
塔布瑞亞最早在學校曾接觸過卡夫卡的《變形記》,當時只覺得故事古怪難懂。多年後為演出《卡夫卡最後的愛》,他重新閱讀卡夫卡的小說、日記與書信,才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深度,「隨著人生經驗累積,我現在能夠與這些文字展開對話,理解其中的孤獨與掙扎」。有趣的是,塔布瑞亞觀察到,現今許多年輕人會在 Instagram 或 TikTok 上引用卡夫卡的語錄,甚至配樂朗誦,「卡夫卡的文字有一種荒誕與黑暗的力量,這與當代年輕人對存在的疑問產生共鳴」,而這正顯示卡夫卡作品跨越世代的生命力。 塔布瑞亞接演《卡夫卡最後的愛》後,電影因疫情延期開拍,他卻反而獲得更多時間來醞釀角色。他不僅反覆閱讀原著,也研究卡夫卡與父親的關係、他自我懷疑的掙扎,「在朗讀《變形記》的片段時,我仿佛真正進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有場在維也納餐館和葡萄園的告別戲,氛圍真實得彷彿回到1920年代,讓他感受到與角色生命重疊的瞬間,「那一刻,我不僅是演員,而是與卡夫卡一起告別的同伴」。
九歲便舉家移居德國的塔布瑞亞,曾經歷過的失落感與不安,也成為他理解卡夫卡孤立處境的重要線索,「離散的經驗,讓我更能體會那種邊緣感」。這次他在《卡夫卡最後的愛》中,不僅重現了卡夫卡生命最後一年的身影,更透過自身的移民經驗與藝術探索,與這位文學巨匠的孤獨靈魂產生了深刻共鳴。對觀眾而言,他的詮釋不只是再現一位作家的生命故事,更是一場關於愛、病痛與存在的思索之旅。他並因為片中精湛的演出,榮獲德國斑比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康芙莉絲氣質出眾《卡夫卡最後的愛》巧扮大文豪最愛謬思
氣質女星亨麗埃特·康芙莉絲(Henriette Confurius)出生於柏林的演藝世家,母親是荷蘭知名演員,一直支持她從小立志成為女演員的夢想。康芙莉絲才17歲就已參演多部影視作品,但為更上層樓,她還遠赴愛爾蘭學習表演。現居住在柏林和維也納兩地的她,曾從事家具修復工作。但由於氣質出眾,秀麗外型常令人驚艷,常被安排演出貴族仕女的角色,在奧地利和德國都有許多影視作品。 有趣的是,亨麗埃特·康芙莉絲至今所演繹的角色,都是大文豪最愛的謬思。2015年,她曾在代表德國角逐奧斯卡的電影《二姊妹的情人》(Beloved Sisters)中,飾演德國大文豪席勒的妻子夏洛特(Charlotte von Lengefeld),還與姊姊卡洛琳共事一夫。這次在《卡夫卡最後的愛》中,則飾演一代文豪卡夫卡離世前一年的最後情人朵拉(Dora Diamant),不僅精通希伯來文,更讓卡夫卡對她崇拜備至。康芙莉絲向來對角色有著深度的追求,並在意角色的真實性與情感連結。她的優雅品味與精準的演出,也助該片如獲奧地利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最佳美術設計及最佳化妝等三項大獎提名。

網友期待度

top

我要投票 送出

目前總評分 0顆星 0人投票

使用說明

top

上映地點:
台北|真善美戲院、台北國賓長春影城、信義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西門今日店、喜樂時代影城南港店、南港LaLaport威秀影城
新北|喜樂時代影城永和店、新店裕隆城威秀影城
桃園|統領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桃園店
中壢|SBC星橋國際影城
台中|中山73影視藝文空間(不適用預售票)
台南|南紡威秀影城
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高雄總圖店

•本券僅適用首輪戲院一般廳,貴賓席、VIP廳、LOMO、GOLD CLASS、IMAX、CineX及其他升等席次均不適用。
•憑票券至首輪上映戲院售票窗口兌換電影票乙張及劃位,本票券將由上映戲院完整收回。ibon票券相關優惠使用,請上官網查詢。
•電影上映天數,係由各戲院安排,電影公司不予保障上映天數。
•票券請儘早使用(建議首週),實際上映日期及場次時間請參考上映戲院網站或電影網站之上映時刻表。

購票須知

top

購票說明

博客來售票網中的票券、商品暫無法使用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電子折價券」(E-Coupon)、購物金折抵購票金額。

依據統一發票使用辦法規定:娛樂業之門票收入得免開統一發票。娛樂票券依法向演出所在地之稅捐稽徵處申請報繳娛樂稅。僅就「商品」、「處理費」開立發票。

所購買的票券、商品,如需退貨,因應文藝字第10120225241號令【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退票規定如下:演唱會: 各節目(場次) 開演前10天(含)郵戳為憑。如為主辦單位自行退票規範請向主辦聯繫。展覽票: 以票面上及節目訂購頁揭露資訊為主。退回之票券、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 分享
  • 推到Facebook
  • 推到Plurk
  • 推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