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預覽

《約見波布》電影預售票 Meeting with Pol Pot
- 上映日期:2025/09/26
- 上映地點:首輪上映戲院
- 票 價: 220元
- 開賣時間:2025/09/19 12:54:12
- 預售截止:2025/09/28
- 導 演:潘禮德(Rithy Panh)
- 演 員:伊蓮·雅各(Irène Jacob)
- 發行公司:海鵬影業有限公司
- 片 長:1時52分
- 級 別:
劇情簡介
top坎城影展首映單元觀摩影片
◎榮獲里斯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剪輯三項大獎提名
◎亞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亞太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美國棕櫚泉國際影展最佳外語片提名
3名左翼記者受波布之邀,前往柬埔寨採訪…
1978 年,柬埔寨正值紅色高棉統治,國際社會對這個極端共產主義國家充滿神祕與好奇。政權表面上強調平等與集體主義,卻隱藏著嚴酷的控制與恐怖…。
此時記者莉絲黛博(伊蓮雅各Irène Jacob飾演)收到了邀請,將與另兩名左翼記者一同前往金邊,進行對波布政權的採訪。他們在導遊的安排下,看到歌頌共產理想的農村生活與學校教育,初時被表象吸引。然而隨著觀察深入,他們逐漸發現謊言與暴力的蛛絲馬跡:消失的村民、飢荒的痕跡,以及被恐懼壓抑的沉默。
最終,他們與波布會面,面對冷靜的領導者以及被隱藏的真相,記者們逐漸認清意識形態幻象背後的殘酷。這趟「政治朝聖」讓他們的信念崩解,也呈現知識分子在極權面前的盲點與道德抉擇…。
關於電影
top《約見波布》(Meeting with Pol Pot)是柬埔寨導演潘禮德(Rithy Panh)所執導的最新電影,由法國、柬埔寨、土耳其、卡達與台灣聯合製作。該片結合歷史與藝術手法,呈現出紅色高棉政權下的荒誕與恐怖。劇情則描述1978年,三名法國記者受紅色高棉邀請、赴柬採訪波布政權,最初如置身理想國,實則深藏禍心、暗潮洶湧,當真相逐步浮現,竟成為一場生存的噩夢。 成長於紅色高棉統治與難民營中的潘禮德,長年關注柬埔寨歷史與人權,作品縈繞著他在紅色高棉殘酷統治下度過的童年時光,2014年曾以《遺失的映象》成為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柬埔寨電影。他這部新片《約見波布》融合了檔案畫面、黏土動畫與再現場景,模糊虛實界線,以強化觀眾對真實與敘事的反思,電影除獲選坎城影展首映單元,更獲派為2025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柬埔寨代表,並獲選為2025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開幕片。
這部風格獨具的歷史劇情片《約見波布》,由坎城影后伊蓮雅各(Irène Jacob)主演,飾演一位深具洞察力的法國女記者,驚人的是,導演潘禮德亦以聲音客串「波布」,這個所有柬埔寨演員都不敢飾演的角色。《約見波布》不僅探討歷史記憶,更聚焦理想主義崩解的過程:女記者由信任到懷疑,並見證意識型態如何腐化成為屠殺機器。身為赤柬倖存者的導演潘禮德,以透過混合虛構與真實視角、舞台化再現與黏土動畫,呈現出被掩飾的暴行,用深刻的記憶與藝術創造力,來反思柬埔寨這場悲劇。
值得一提的是,《約見波布》片中角色記者「莉絲」確有其人,就是當時〈華盛頓郵報〉的通訊員伊莉莎白·貝克(Elizabeth Becker),後來成為〈紐約時報〉記者,也是第一批獲准進入柬埔寨的少數西方人士。《約見波布》拍攝靈感即受到貝克的著作所啟發,獲得國際影媒〈The Film Stage〉盛讚,是一部「高尚、適時、煽動性的反敘事作品,透過過去構建未來,也重新想像真實的力量」。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更讚揚潘禮德,認為雖然權力總以宣傳掩蓋罪行,但「潘禮德清晰揭露了這種謀殺性的謊言」,毫不妥協地在片中上演了真實。《約見波布》除榮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剪輯三項大獎提名,更勇奪里斯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卡司陣容
top導 演:
柬埔寨名導潘禮德《約見波布》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提名
潘禮德(Rithy Panh,1964年出生於柬埔寨金邊),是國際知名的柬埔寨導演與紀錄片創作者,以拍攝關於紅色高棉大屠殺與歷史記憶的作品著稱。他童年時期便親歷了赤柬政權下的恐怖統治,家人多數在集中營與勞改中喪生,僅他一人倖存,並於1980年逃亡至法國。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他日後的創作主題。
潘禮德的作品常結合紀錄、劇情、動畫與藝術實驗手法,尤其擅長運用「影像再現」來彌補歷史影像的缺失。他透過黏土偶動畫、檔案資料與個人口述,重建那段被壓抑的集體記憶。知名作品包括:《遺失的映象》(The Missing Picture,2013)——以黏土偶重現赤柬時代,獲得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評審團大獎,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S21:紅色高棉殺人機器》(S-21: The Khmer Rouge Killing Machine,2003)則揭露吐斯廉監獄的酷刑歷史。《法國的稻田裡》(Rice People,1994)更是首部柬埔寨參加坎城影展主競賽的電影。
2024年,潘禮德的新作《約見波布》(Meeting with Pol Pot)融合了檔案畫面、黏土動畫與再現場景,模糊虛實界線,以記者視角再現1978年波布政權的宣傳與殘酷真相,除獲選坎城影展首映單元,更再次代表柬埔寨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並獲選為2025台灣國際人權電影節開幕片。潘禮德也因《約見波布》連續獲得亞洲電影大獎、亞太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潘禮德的作品不僅是個人記憶的回溯,更是對歷史真相、集體創傷與人權議題的反思。他透過影像為無數受害者發聲,讓世界持續記住柬埔寨的黑暗歲月。除了電影創作,他也同時致力於保存柬埔寨的影像歷史,是「柬埔寨影像中心」(Bophana Audiovisual Resource Center)的共同創辦人,推動檔案數位化與影像教育。
演 員:
坎城影后伊蓮·雅各扮記者《約見波布》被潘禮德人生所震撼
伊蓮·雅各(Irène Jacob)出生於法國,幼年遷居瑞士,畢業於日內瓦音樂學院,並以演出路易馬盧(Louis Malle)的名片《童年再見》(Au revoir, les enfants, 1987)崛起影壇。1980年代活躍於歐洲影壇,以演技細膩著稱,曾以《雙面維若妮卡》(The Double Life of Véronique, 1991)榮膺坎城影后,並榮獲法國凱薩獎及英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之後更以波蘭大導演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藍白紅三部曲」的《紅色情深》(Red),廣獲世人矚目。
伊蓮·雅各這次在《約見波布》飾演三名赴柬埔寨採訪的法國記者莉絲黛博(Lise Delbo),該片原型人物及劇情為美國戰地記者與作家伊莉莎白·貝克(Elizabeth Becker)及其著作《戰爭結束時》(When the War Was Over: Cambodia and the Khmer Rouge Revolution)。為忠實詮釋該角色,伊蓮·雅各特地在電影正式拍攝前,與伊莉莎白·貝克會面,學習她作為戰地記者的專業與立場。伊蓮·雅各除學會如何演出一個策略型的記者,更在拍攝過程中,被導演潘禮德不可思議的生命歷程強烈撼動。而她片中精湛的演出,也讓《約見波布》榮獲亞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更獲得美國棕櫚泉國際影展最佳外語片提名。
使用說明
top上映地點:
台北|真善美戲院、光點華山電影館、MUVIE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西門今日店、喜樂時代影城南港店、南港LaLaport威秀影城
新北|喜樂時代影城永和店、新店裕隆城威秀影城
桃園|統領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桃園店
中壢|SBC星橋國際影城
台中|MUVIE CINEMAS 台中Tiger City
台南|FOCUS威秀影城
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喜樂時代影城高雄總圖店、高雄市電影館、內惟藝術中心
•本券僅適用首輪戲院一般廳,貴賓席、VIP廳、LOMO、GOLD CLASS、IMAX、CineX及其他升等席次均不適用。
•憑票券至首輪上映戲院售票窗口兌換電影票乙張及劃位,本票券將由上映戲院完整收回。ibon票券相關優惠使用,請上官網查詢。
•電影上映天數,係由各戲院安排,電影公司不予保障上映天數。
•票券請儘早使用(建議首週),實際上映日期及場次時間請參考上映戲院網站或電影網站之上映時刻表。
購票須知
top購票說明:
博客來售票網中的票券、商品暫無法使用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電子折價券」(E-Coupon)、購物金折抵購票金額。
依據統一發票使用辦法規定:娛樂業之門票收入得免開統一發票。娛樂票券依法向演出所在地之稅捐稽徵處申請報繳娛樂稅。僅就「商品」、「處理費」開立發票。
所購買的票券、商品,如需退貨,因應文藝字第10120225241號令【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退票規定如下:演唱會: 各節目(場次) 開演前10天(含)郵戳為憑。如為主辦單位自行退票規範請向主辦聯繫。展覽票: 以票面上及節目訂購頁揭露資訊為主。退回之票券、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